延安抗大
抗日军政大学
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以后,想参加抗日的知识分子,似乎只能选两条路之一:或是投奔政府军阀,有升官机会且衣食无忧;或是奔赴延安,参加当时还弱小的中共。胸怀救国志向的爱国青年们,看透了国民党的假抗日。“要抗日的到延安去!”成了在青年当中流传的口号。这些青年多是背着自己的行囊,不畏跋涉与艰险,从遥远的各方奔向延安,有些人在中途被国民党拘捕甚至杀害。这些人之所以选择了艰险,是由于他们具有坚定的信念,因此他们成为以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骨干队伍。中共把从抗战开始到1938年底以前参加革命并随后入党的干部称作“三八式”干部。甘惜分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甘惜分到了延安,都有什么第一印象呢?他后来回忆:

延安城里有不少好看的房子,过去都是有钱人的家宅,街上还有饭馆、集市。甘惜分拿着口袋里剩下的两个大洋,请大家下饭馆,这在八路军战士当中很少见。后来延安连续遭到日军飞机轰炸,城里变成一片废墟。中央机关和各学校都搬到城外,住起了窑洞,估计城里的饭馆也所剩无几了。

普通百姓衣衫褴褛,日子很艰苦。当地土地贫瘠,粮食产量很低,许多农民一直靠种大烟过活。他们把大烟运出去卖掉,再买回粮食。于是延安城内外的路边、院内到处都种有大烟,延安通往国统区的道路上也常见运出大烟、运入粮食的马车牛车。有一次在美国观察团来延安以前,甘惜分与同学们接到任务,到主要街道两旁的百姓家中做工作,动员他们把路边的大烟割掉。老百姓明知自己要遭损失,但既是八路军要求的,他们也就听了。

八路军官兵平等,闻所未闻!他们到延安后不久,几个青年人便一起到凤凰山毛主席的住所院外,要求见一见这位有传奇色彩的中共领袖。不想毛泽东真出来接见了他们,谈了几分钟。后来听说,每天都会有一些刚来的青年聚到这里要见毛主席,而毛泽东经常会出来见一下。当时的中共领袖穿的衣服与普通战士一样,没有半点架子,给甘惜分留下深刻印象。

一到延安,甘惜分便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所谓大学,其实是几个月的短训班。由于连个教室都没有,大家就把操场作课堂,用膝盖当课桌,坐在地上或小凳子上记笔记。来讲课的,常有响当当的人物:毛泽东,张闻天、朱德、林彪、周恩来、王稼祥等等,就面对同学站着,一讲就是很久。

到延安后没多久,经抗大队长尚耀武和区队长陈秉德介绍,甘惜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从抗大普通队转入政治教员训练队。

延安马列学院
延安马列学院。半山腰的窑洞就是学员住所

1938年9月,中央命令把政治教员训练队全部转入中央马列学院。甘惜分编入政治经济学研究室,啃《资本论》等马列著作。当时,不少中共的领导人都来讲过课。甘惜分对邓小平的讲课印象很深。一是由于邓小平老家是广安,可以说是自己同乡,口音亲切。二是邓小平特别能讲,站在那里滔滔不绝三个小时,仍看不出疲倦。

在抗大和马列学院的学习生活即紧张又活泼。学习后的讨论和辩论无禁区,每个人都畅所欲言。物质生活是艰苦的,吃小米,住窑洞,但精神生活非常愉快,闲暇时间就唱歌、打球。甘惜分直到老年仍可以完整唱出抗大校歌:“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不到一年,甘惜分又被调回抗日军政大学校部任政治教员。1939年秋,抗大校部奉中央命令,由副校长罗瑞卿带领,一万师生东渡黄河奔赴敌后抗日根据地。甘惜分从此离开了延安这个革命圣地,直到1979年才有机会重返故地。

甘惜分重返延安
甘惜分1979年重回延安
甘惜分重返延安
甘惜分1979年重回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