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重庆解放
1949年重庆解放

1949年,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甘惜分在山西临汾待命,准备参加解放大西北。但中央忽然来电,要从晋绥抽调几十个财经和新闻工作方面的干部前往湖南常德去中共中央西南局报到。于是甘惜分奉命随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第二野战军向大西南进军。

11月30日重庆解放。晋绥总分社十来个人前往接管原中央社总社,挂起了新华社西南总分社牌子办公。新华社西南总分社下辖管理四川、云南、西康、西藏、贵州等五六个分社,有几十个记者,甘惜分担任采编部主任。

12月初,甘惜分听到一个消息,说国民党在11月27日逃跑前对关押的犯人进行了大屠杀。国民党把政治犯主要关在三个地方:渣滓洞、白公馆和戴公祠。甘惜分对这些地方不熟悉,因此就到处找曾被关押过的人,结果找到了一个当时20多岁的青年。他有重庆地下党斗争的亲身经历,曾被捕关在白公馆,由于哥哥是国民党将领才逃过了屠杀。这个青年人就是罗广斌,后来与杨益言共同创作了著名的小说《红岩》。

在罗广斌的介绍下,甘惜分亲自到白公馆、渣滓洞一带调查,看到数百个共产党员被烧焦、被掩埋的遗体。1949年12月14日,新华社播发了甘惜分采写的《残匪离渝前屠杀“政治犯” 五百余人惨遭毒手》的消息,报道了国民党特务逃离重庆前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暴行,将大屠杀真相迅速传播到全国,有力地配合了党领导人民解放军的对敌斗争。

他还注意追踪寻找杨虎城将军的过程,写了一系列文章由新华社播发。重庆解放的当天,解放军就开始寻找杨虎城的下落,但尚不知道他们一家已经被害。过了一段时间,在川北抓到了当时执行刺杀任务的特务杨进兴,他招供了杀害杨虎城的过程。按照口供,解放军来到戴公祠大门旁边的花坛,把花坛上面的花和土刨开,发现了杨虎城的遗体和他夫人的骨灰盒。后来杨虎城安葬在西安。

1949年甘惜分回到重庆
1949年甘惜分在重庆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川渝地区交通极艰难状况的无奈感慨。1950年,成都、重庆刚刚解放不久,中央即决定修筑成渝铁路。同年6月,3万多名解放军官兵投入了筑路的战斗。甘惜分为了追踪报道成渝铁路施工消息,有时住到工地了解实情。1952年成渝铁路全线通车,甘惜分写了长篇通讯。

李少言版画作品
成渝铁路通车盛况 - 李少言版画作品

从重庆解放到1952年,邓小平为西南局书记,兼财委书记。甘惜分作为西南总分社负责人每周前往列席财委会议,对邓小平主持会议的风格印象极深。他通常总是先静听大家汇报,一言不发。等大家汇报完,邓小平做果断决定,快刀斩乱麻。后来甘惜分写了《会议桌前的邓小平》一文发表,受到好评。

甘惜分在晋绥时的老战友李少言(参见“晋绥烽火”页面上的介绍)也调来了重庆,领导四川美术家协会。在重庆市委负责宣传工作的曾德林,成为了甘惜分的至交好友。但在重庆最重要之事是他结识了一位美丽、能干、刚刚二十多岁的共产党员文家荣,组建了自己的美好家庭。

1954年,西南总分社随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的撤销而撤销。甘惜分调到北京,在有过农民、学生、战士、记者的经历之后,又将迎来他人生挑战的新篇章。